开通会员
  • 尊享所有功能
  • 文件大小最高200M
  • 文件无水印
  • 尊贵VIP身份
  • VIP专属服务
  • 历史记录保存30天云存储
开通会员
您的位置:首页 > 帮助中心 > 中医皮肤病症状鉴别诊断与治疗pdf_中医皮肤病症状鉴别要点
默认会员免费送
帮助中心 >

中医皮肤病症状鉴别诊断与治疗pdf_中医皮肤病症状鉴别要点

2024-12-16 20:00:35
中医皮肤病症状鉴别诊断与治疗pdf_中医皮肤病症状鉴别要点
# 中医皮肤病症状鉴别诊断与治疗

**一、症状鉴别诊断**

1. **瘙痒**
- 风痒:瘙痒游走不定,时作时休,多为干性,如荨麻疹,多因风邪侵袭,可兼夹寒、热、湿等。
- 湿痒:瘙痒伴有水疱、糜烂、渗出等,局部皮肤黏腻,常见于湿疹等,由湿邪蕴结皮肤所致。
- 热痒:瘙痒剧烈,皮肤焮红灼热,可伴口干、心烦等热象,如接触性皮炎,多因热毒炽盛。

2. **红斑**
- 阳斑:色泽鲜红,多为实证、热证,如丹毒。
- 阴斑:色淡红或青紫,隐隐稀少,多为虚寒证。

**二、治疗**

1. **内治法**
- 疏风止痒:用于风痒证,如消风散加减。
- 清热利湿:湿痒、热痒证常用,如龙胆泻肝汤治疗湿热下注型皮肤病。
2. **外治法**
- 洗剂:如马齿苋洗剂可用于湿热性皮肤病的止痒、清热。
- 膏剂:对于干燥、皲裂性皮肤病,如紫草膏可滋润肌肤、解毒止痒。

中医皮肤病的诊断与治疗需整体辨证论治,结合症状准确鉴别,以达到良好疗效。

中医皮肤病症状鉴别诊断与治疗科学出版社

中医皮肤病症状鉴别诊断与治疗科学出版社
《中医皮肤病症状鉴别诊断与治疗》:中医在皮肤病的诊治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与丰富的经验。

在症状鉴别诊断上,中医依据皮肤病的皮损形态、颜色、部位、瘙痒程度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判断。例如,红斑颜色的深浅、是鲜红斑还是暗红斑,有助于区分热邪的虚实。而皮损的干湿,可辨明病性属燥属湿。

在治疗方面,内治法讲究辨证论治,如血热证采用清热凉血之法,常用犀角地黄汤加减;血虚风燥则以养血润燥为主。外治法同样多样,有中药外敷、熏洗等。中药外敷可直接作用于皮损部位,起到清热解毒、消肿止痒的功效。这种传统中医的诊断与治疗体系,为皮肤病患者提供了更多样、整体的医疗选择,在现代皮肤病防治中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皮肤病症状鉴别诊断与治疗的书

中医皮肤病症状鉴别诊断与治疗的书
《中医皮肤病症状鉴别诊断与治疗:传统智慧的现代应用》

中医在皮肤病的诊治上有着独特的理论与丰富的经验。在症状鉴别诊断方面,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全面收集信息。如望疹形,红斑若是边界清晰、色泽鲜艳,可能为实证;若边界模糊、色淡则可能是虚证。对于瘙痒症状,风邪引起者常游走不定,湿热导致的瘙痒则伴有渗出倾向。

在治疗上,遵循辨证论治原则。内治法根据证型采用清热利湿、养血祛风等方剂。外治法也多种多样,如中药外敷、药浴等。中药药浴能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皮肤,改善局部气血循环。中医皮肤病诊治注重整体观念,将人体视为一个有机整体,从根本上调整机体阴阳平衡,为皮肤病的治疗提供了全面而有效的思路。

中医皮肤病诊断名称

中医皮肤病诊断名称
中医皮肤病诊断名称

中医对皮肤病有着独特的诊断名称体系。如“蛇串疮”,其特征为皮肤上出现成簇水疱,沿一侧周围神经作带状分布,多因肝经郁热、脾虚湿蕴或气滞血瘀所致。“湿疮”,表现为皮肤瘙痒、红斑、丘疹、水疱等多形性损害,对称分布,与禀赋不耐、饮食失节等有关,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湿疮。“瘾疹”,也就是现代所说的荨麻疹,发病突然,皮肤出现风团,瘙痒剧烈,多由禀赋不足、外感风邪或胃肠积热等因素引起。这些中医诊断名称,不仅描述了皮肤病的外在表现,更蕴含着对病因病机的深入认识,为中医辨证论治皮肤病提供了重要依据。
您已连续签到 0 天,当前积分:0
  • 第1天
    积分+10
  • 第2天
    积分+10
  • 第3天
    积分+10
  • 第4天
    积分+10
  • 第5天
    积分+10
  • 第6天
    积分+10
  • 第7天

    连续签到7天

    获得积分+10

获得10积分

明天签到可得10积分

咨询客服

扫描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