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会员
  • 尊享所有功能
  • 文件大小最高200M
  • 文件无水印
  • 尊贵VIP身份
  • VIP专属服务
  • 历史记录保存30天云存储
开通会员
您的位置:首页 > 帮助中心 > 近代法律思潮与中国固有文化pdf_中国固有文化对近代法律思潮的回应
默认会员免费送
帮助中心 >

近代法律思潮与中国固有文化pdf_中国固有文化对近代法律思潮的回应

2024-12-08 03:19:17
近代法律思潮与中国固有文化pdf_中国固有文化对近代法律思潮的回应
《近代法律思潮与中国固有文化》

近代中国面临着巨大的变革,法律思潮也发生着深刻的转变。西方近代法律思潮涌入,冲击着中国固有文化下的法律观念。

中国固有文化中,儒家思想长期主导法律理念,注重道德教化与家族伦理在法律中的体现。然而近代法律思潮强调平等、人权、法治等观念。这一冲击促使中国开始反思固有文化中的法律体系。一些人试图调和两者,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与现代法律思潮相符的元素,如民本思想与民主法治理念的某种对接。但也不可避免地要对封建等级、特权思想等进行摒弃。近代法律思潮与中国固有文化的碰撞融合,成为中国法律现代化进程中复杂而又关键的发展脉络。

近代中国法律思想演变的特征

近代中国法律思想演变的特征
近代中国法律思想演变的特征

近代中国法律思想演变具有鲜明特征。其一,西学东渐影响深刻。西方的法律理念如民主、平等、法治等不断传入,冲击传统法律思想。其二,救亡图存的政治诉求贯穿始终。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等,法律变革多为挽救民族危亡,试图通过构建新法律体系来实现国家富强。其三,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与融合。传统法律思想根深蒂固,在接受现代法律观念时,两者不断碰撞、调适,如对家族本位和个人本位的权衡。其四,阶段性明显。从洋务运动时期的初步接触西法,到清末修律时大规模移植西方法律,再到民国时期对法律思想的进一步探索与发展,每一阶段都有着不同的发展重点与突破。

近代法律思潮与中国固有文化内容概要

近代法律思潮与中国固有文化内容概要
近代法律思潮与中国固有文化内容概要

近代中国面临着巨大的变革,西方法律思潮不断涌入。一方面,近代法律思潮强调民主、平等、法治等观念。如主权在民思想挑战着中国传统的君权至上。法治理念要求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有别于中国古代德主刑辅下的人治传统。

另一方面,中国固有文化也有着独特内涵。儒家的礼治秩序、家族本位观念深入人心。在这一碰撞融合过程中,中国的有识之士试图从固有文化中挖掘可与近代法律思潮衔接之处。例如传统的民本思想可为民主理念的传播提供一定的本土文化土壤,而对固有文化中不合理的部分进行批判改造,从而构建适合中国近代化发展的法律文化体系。

中国近代法律思想转型的主要派别

中国近代法律思想转型的主要派别
中国近代法律思想转型的主要派别

中国近代法律思想转型中有几个主要派别。

洋务派是早期的重要派别。他们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法律方面,试图在维护封建传统法律根本的基础上,引进西方一些技术层面的法律制度,如在涉外法律事务中借鉴西方法律的某些规定。

资产阶级改良派则要求变法维新。他们借鉴西方君主立宪制下的法律体系,倡导建立君主立宪的法律制度,主张兴民权、设议院、立宪法,希望从根本制度上对封建法律体系进行改革,以挽救民族危亡,如康有为、梁启超的思想推动了戊戌变法时期的法律变革尝试。

资产阶级革命派则更为激进。他们以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为目标,倡导构建以三权分立为基础的资产阶级法律体系,南京临时政府时期颁布的一系列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性质的法律法令便是其思想的体现。这些派别共同推动了中国近代法律思想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
您已连续签到 0 天,当前积分:0
  • 第1天
    积分+10
  • 第2天
    积分+10
  • 第3天
    积分+10
  • 第4天
    积分+10
  • 第5天
    积分+10
  • 第6天
    积分+10
  • 第7天

    连续签到7天

    获得积分+10

获得10积分

明天签到可得10积分

咨询客服

扫描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